「都是被前面的醫師延誤啦!」老謝怒氣沖沖地說。 那一天,老謝出了車禍被送到醫學中心,車禍傷得不輕,不僅手指骨折,連輸尿管都有損傷,於是老謝當天就住進了醫院。 住院後,一開始老謝腹部仍然痛了兩天,這兩天大仁醫森安排了抽血、X光及腹腔超音波檢查,但皆沒有發現異常,且後來老謝腹痛症狀也有改善,於是住院一週後,老謝要求出院。 沒想到出院後才3天,老謝就因為腹痛在其他醫院診斷出腸穿孔合併腹內膿瘍及小腸阻塞,...
醫療暴力事件似乎很可怕也令人不爽,可怕源於不瞭解、不爽則出於辛苦付出卻從救人變成被害人。但醫療其實可以很陽光,【以報制暴】讓您面對醫療暴力時,不再擔憂。 病人叫囂又打破值班室窗戶,警察卻不處理? 醫師被毆打撞牆,跑也跑不掉? 被性騷擾卻沒有證據無法提告? 被拉白布條霸凌卻只能苦苦吞下來? 這些狀況我們都懂,這堂課都會教您怎麼處理。 這是一堂醫療人員一定要學會的職場自保課!
李媽因為有燥鬱症、阿茲罕默症、情感思覺失調等等的情形,這次到身心科病房住院。 這天晚上深夜,室友發現李媽雙腳伸出床欄,身體掛在床欄上雙手下垂,過了幾個小時人卻一動也不動。室友才發現原來李媽早已沒了氣息,趕緊呼叫求救,但醫療團隊雖然盡了全力,卻仍然無功而返。 李媽搶救失敗後,家屬無法接受這件事的發生。調閱了監視器後更發現李媽維持這個姿勢已經1、2個小時了,因此家屬認為是醫院的過失、醫院沒有即時發現才...
前幾年,有個轟動醫界法界的醫糾新聞:「法官控醫疏失害妻亡 最高院創新解:醫院須自證無過失」當時原本高等法院判決病家敗訴、醫院不用賠償,沒想到最高法院卻把高等法院的判決廢棄,認為高等法院應該再「斟酌」一下、更仔細一點裁判才行。 今年,最新的高等法院判決又再次出來了,判決到底有沒有改判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最新判決怎麼說。
今天參加了一場簽書會楊坤仁《老師沒教的四十堂醫療必修課》。 很驚訝主講者的用心,一場短短的分享,讓我收穫很大,也重新思考了人生的定位。就使用暢銷作家在現場使用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三項分類來敘說心得:
從事保險業務越久,申請理賠件數也增加,醫生跟病患之間的磨擦,時有耳聞。 平常看到優質的活動,都會報名參加,幸運地看到 【遇見好課】主辦的《老師沒教的40堂醫療必修課》楊坤仁醫師的簽書會。對這次的活動很感興趣,馬上就手刀報名。
延宕了三個月,終於迎來好戰友 楊坤仁 的活動。演講收穫很多,主要是他這十多年來的學習心路歷程、面對挫折與困境的思考,可以給正要起步的年輕醫師一些方向。 我把內容濃縮與補上個人心得:
因為疫情延宕了三個月,終於能一睹楊坤仁大仁哥在台上的魅力,也是多年臉友的第一次實體見面,週六開車到高雄的路上心情就很雀躍 大仁哥把自己十幾年來的人生故事,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透過遊戲化與積分制的設計,與聽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就變得更加有趣。不論是研究所選科系、自助旅行的體驗、到自己進出法院成為被告、原告、證人的歷練、到自己10年來的醫療糾紛案例,以及面對病魔時的心境。
我很喜歡這次《經理人》月刊專訪所下的標題--「手術同意書不是形式簽名,多溝通才能避免醫療糾紛」。我一直覺得,醫療糾紛的源頭是由於醫病雙方的認知落差,如果能建立雙方溝通的基礎,那就可以避免掉許多無謂的紛爭。
前幾天到嘉義基督教醫院講了一堂【同意書?同意輸?那些同意書的成功與失敗】。 這堂課去年就已經在約了,後來又遇到疫情,一延再延,終於在疫情稍緩和之下登場。這堂課是我把所有關於同意書的醫療糾紛判決集合起來,有系統的介紹「告知說明」與「同意書」的法庭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