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4個月小感,英國博士研究生生活記錄

隨著日出時間越來越早,白天越來越長,我們在英國已經度過了寒冬、迎來了第一個春天。在英國進修四個月了,越來越熟悉英國的研究生的生活以及英國的教育環境。

教授只是協助,重點是自己去學如何做研究

先來講講研究的部分

在與教授固定開會討論了幾次後,越覺得這裡的教授與老師們總是站在肯定與協助的角度,每次報告完進度,他們一定會說:「You have made a great progress!」 明明我覺得我進度很少,甚至還有點落後,但他們卻還是說:「我覺得你還不瞭解我們這裡的文化,要多帶家庭跟小朋友出去玩,不要只是一直做進度,才值得到這裡一趟」之類的。

我當然也想出去玩啊,問題是我如果資格考沒過,被除名趕回台灣,那我也就不能繼續留在這裡了!而且我有幸拿到國家跟醫院的資源,總不能課業還沒完成就這樣被趕回去。

總之,教授永遠不會覺得我們做不好,總是一直鼓勵我們。

而且這裡的文化不同,老師很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老師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研究本身仍然是由學生來主導,老師並不會「過度干預」。

一開始當我什麼都不會的時候,老師會給很多建議或說明,但最後一定加上一句「Does it make sense?」(我說的合理嗎?) 而到現在,老師也常會說:「This is only my suggestion, but it’s up to you. (這只是我的建議,決定權還是在你身上)。」

一開始我會怕犯錯,做出不是老師想要的東西,但後來我才發現,其實研究內容是我自己決定的,所以並不會「做錯」,老師只是在旁邊負責回答問題、負責給予建議「而已」。但這個「而已」並不是指他們隨便指導,反而超乎我意料外的深入與精細,像上個月我們每個研究生都必須交出一份正式的研究計畫給學校,繳交之前,當然要先給教授們看過。我本來以為教授可能說個OK之類的而已,但我的指導教授們竟然每一字每一句都像審稿一樣在修改,還說:「這些建議我只是以一個審稿人的角度看有沒有什麼不足的、可以強化的,但並不是非要這麼做不可。」他盡了他的責任審稿,但我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

我以前沒讀過博士班,不知道一般而言,指導教授都收幾個學生?但如果以我在這裡體會到的,指導教授收了學生後,要每週花時間跟學生Meeting、討論、還要仔細看學生交出來的內容、給回饋、甚至還負擔學生如果抄襲,這些付出成本將全部歸零的風險,我覺得每年收1-2個學生已經是極限了,收更多的話,如果這指導教授沒有超人般的能力,那大概就會放牛吃草,影響指導品質了吧!

我有時會想:如果換成是我要指導別人,我會怎麼做?總覺得我也會是放牛吃草的那一群,但看到指導教授如此認真,我不禁也反思自己,是不是應該要更認真地去「指導」?現在的我,似乎不夠有心力、也還沒有能力,去做到如我指導教授般,認真的看待「指導」這件事。

 

學校提供資源,不怕你學,只怕你不學

再來說說學校的資源:

過了4個月,已經越來越瞭解學校提供的資源。

統計不會?沒關係,學校固定會開統計課程,從基本的Excel的使用、統計名詞介紹、SPSS的使用、R、迴歸…..的課程都有,隨時可以選來上。如果不喜歡團體課程,也可以預約1對1個別指導。

論文不會?一樣固定開論文基礎課程、文獻回顧課程、文獻整理軟體使用課程,不喜歡團體課?圖書館及技能中心一樣都可以預約1對1指導。

語言能力不夠?寫作能力不足?都可以預約語言課程或論文寫作的1對1指導。我曾經預約一次1對1語文課,跟老師說我來到這裡後不知道怎麼跟外國人溝通,老師隨即找了許多資源幫助我度過一開始的難關,幫助很大。

論文找不到資源?學校的網路連出去就可以直接下載各家期刊論文、圖書館也可以直接借閱線上電子書,在個人電腦裡就可以讀到全世界的資源。如果真的連不到期刊全文,也可以請圖書館員幫忙找期刊、幫忙下載。

在國外求學壓力太大?不用擔心,不管是校級還是學院都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隨時可以預約1對1心理輔導聊聊天。他們不僅都很有經驗,在這裡走在學校裡也常常可以看到:「壓力大是很正常的、找人聊聊也是很正常的」的海報,讓你不會有壓力、不會不敢去找這些資源輔導。

在這種環境裡當研究生,感覺真的很舒服。

只不過,另一方面我也必須承認,資源當然是用錢堆出來的。這些資源的根本就是海外學生每年上百萬台幣的學費。台灣學不起來的就是永遠無法瞭解「普及」及「品質」是不同的。要「普及」、要「方便」,就只好選擇了低廉、人人付得起的費用,但這種費用就不可能做到精緻的價值。在台灣,每個人都願意花大錢在飲食及生活享受,但卻不願意花錢在醫療、教育等必要的隱形投資,於是醫療與教育就永遠無法提升其品質,除非這價值與品質是建立在壓榨過勞的醫療及教育人員身上,而我,剛好同時屬於醫療及教育人員(笑)。

 

學習異國文化,慶幸出來走一遭

出國前,不管是面試或是一般閒聊,總是會被問到的問題就是:「那裡的OOO很有名嗎?為什麼(憑什麼)值得讓你去那裡學?」

我覺得很多事情並不見得要有個「很有名」的東西才值得學,光是這裡的制度、文化、態度,就已經很值得帶回台灣了!

很慶幸自己能有這個機會出來走一遭。

下一篇,我想再跟大家分享我主要參與的STA (Sheffield Teaching Assistant) 教師課程。

 

延伸閱讀

這裡是我的留學記錄,如果您是新朋友、如果您對出國留學、醫學教育、病人安全有興趣,歡迎您再看看這些文章~

➡ 英國留學全記錄

➡ 【英國留學】充滿變動卻又很幸運的2024

➡ 線上英文平台推薦|Native Camp使用一年心得

➡ 【英國留學】教育大不同,英國的小學有什麼不一樣?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