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我參加了SOOT教學觀察計畫
最近參加了學校裡的一個計畫SOOT (Student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scheme, 學生觀察教學計畫),內容是將參加計畫的學生與老師配對,學生到老師的課堂上觀察老師的教學並給予回饋。
這個計畫對於老師,可以有人從旁觀察其教學成效及學生上課情形;對於參與觀察的學生,則可以學習老師的教學技巧。一舉兩得。
「這個計畫也太適合我了,我一定要參加!」收到招募信件時,我心裡這麼想著,並且在第一時間就填完申請單,申請擔任觀察員的角色。
正式觀摩(觀察)課程前必須先受訓,除了要參加一堂介紹課程以外,還必須上好幾堂的線上訓練課程。這些課程對我來說並不是負擔,反而是給我更多機會學習教學理論及教學技巧。
「課程」是什麼?
訓練課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對「課程」這兩字的定義:
What is a curriculum?
Do not think of curriculum as a “thing”, as a syllabus or a course of study. Instead, think of it as a symbolic, materi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that is ongoinly reconstructed. This process of design involes not only the technical, but the aesthetic, ethical and policical if it is to be fully responsive at both the socialtal and personal levels.
不要把課程視為一個「東西」,例如教學大綱或學習課程之類的。相反地,要把它當作一種持續被重新建構、充滿象徵性、物質性的人文環境,這設計的過程不僅關係到技術層面,還包含美學、倫理和政治層面,以確保課程能夠在社會與個人層面上充分回應需求。
講簡單一點,就是:課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設計課程時,不能只考慮知識,還要考慮美感、道德與社會的影響。
(啊~~我就是那個說到「課程」,就只想到教學大綱的那個人啊啊啊~~原來「課程」是一個動態名詞啊!)
Constructive Alignment Model 建構式配準模型
此外,設計課程時,必須要想到 Constructive Alignment Model 建構式配準模型:
Constructive Alignment Model 建構式配準模型認為設計課程時必須考慮到三件事:
學習目標:學生應該要知道什麼?
學習活動:學生應該要如何學習?
效果評估:學習成果要如何評估?
能結合這三種面向,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課程。
實際觀察教與學
而後來,我跟了我的老師兩門課,這兩門課老師都是教碩士生論文寫作。
第一門大約有25個學生,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這堂課雖然大部分的學生也都還算認真,但整堂課學生表現出來的就是被動上課的感覺,甚至還有學生在打電動 (但我必須承認上課打電動是很常見的,我從小到大不知道上課時打了幾次,我碩士班時也在打電動 XDD)
另一堂課則只有5位學生,全是母語學生,學生表現出來的卻是完全不同的積極感,積極討論、積極發言,整個課程中,老師跟學生就像是朋友一樣在聊天,很舒服。原來英國學生是這種學習態度,讓我大開眼界!
這計畫讓我是第一次用「觀察員」的身份參與碩士班的課程,同時觀察老師、同時觀察學生、還同時上論文寫作的課,也反思了自己該如何當一位老師,以及如何當一位學生。
至於老師的教學手法,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她的互動課本。把課程裡的討論直接編進google共享文件,學生們課程中可以直接在共享文件裡回答問題,然後這共享文件就變成了社群協作平台,大家的討論意見全留在上面,課後就變成了一份協作講義,對於課後複習非常有用!
參與 SOOT這個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反思教與學,我覺得身為一位老師,必須更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幫忙」學生成長,這是我自己還不足的地方。
希望日後還可以繼續參加,繼續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
延伸閱讀
這裡是我的留學記錄,如果您是新朋友、如果您對出國留學、醫學教育、病人安全有興趣,歡迎您再看看這些文章~
➡ 英國留學全記錄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