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學考試1】煩惱出國留學資金來源?來報考公費留學考試吧!

身為一個已經有家庭的40歲中年大叔,出國讀書雖然是完成夢想清單,但其實並沒有實質的加薪或升遷的好處,反而還會花掉多年的積蓄。每年的學費100萬加上全家的生活費200萬,讀3-4年估計就必須花掉900萬-1200萬,這真的是天文數字,吃的都是退休老本。因此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經費問題,如果沒有籌到錢,夢想就只是夢想,很難真的踏出去。

有錢,才能有下一步行動

雖然說有些博士班在就讀後,可以申請獎學金,但對我來說,就讀後才能申請的風險太大,如果沒申請到怎麼辦?不行不行,一定要確定資金來源後才能出走。如果沒找到財源就帶著全家出國,風險就真的太高了!

找來找去,終於發現教育部有留學的贊助管道,金額也不少,所以教育部就成為我第一目標的金主。

 

教育部是最大金主

如果去教育部的網站,可以查到最主要有兩項留學補助:公費留學及公費留學獎學金,這也是最多人討論的項目:

公費留學(必須考試):

補助金額:每年3萬學費+2萬生活費,兩者不可挪用,可給予3-4年。總額可達15-20萬美金。考過後資格可保留兩年。

公費留學獎學金(不用考試):

補助金額:每年1.6萬,不區分學費或生活費。可補助2年。總額為3.2萬美金。必須申請到學校後,才能申請公費留學獎學金。

這兩個比較之下,如果只看金額,當然是公費留學大勝。因此公費留學考試就成為我首要目標。

BUT….公費留學考試既然可給予到15-20萬美金,當然就會有相當程度的難度。

 

公費留學考試

公費留學考試可以自由選擇報考的學門,選擇的學門跟自身的本科學歷可以無關,但要求出國的研究內容必須跟報考的學門相符(一樣是醫療人員,有的去報考體育學門,目的是研究運動醫學、也有人報考歷史學門,研究醫學歷史…等等)。所以可以參考自己的本科學歷加研究興趣,去挑選適合的報考學門。

但是,公費留學考試最大的困難點是原則上「每個學門只錄取一名」,也就是說雖然可以自由選擇報考學門,但不管選哪一科,都必須考上全國第一名,才可以拿到公費資格,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機會,萬一沒考到全國第一名,就只好明年再來。

「拿到全國第一名」才可以錄取,這看起來很嚇人、很遙遠,不是魯蛇如我可以考得上的。

但後來發現其實這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前幾年的錄取率大約是22%,但最近可能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報考人數大幅減少,所以錄取率高達40%,已經只比一半低一點點而已,將近有一半的機會可以錄取,機會其實很高。雖然錄取率不算低,但我一直覺得用錄取率當難易度標準並不客觀,那只是代表報名人數多寡而已,因為就算只有2個人報考、錄取率高達50%,但對方卻是高手,你一輩子也贏不了他,錄取率再高也沒用。

然而話雖如此,這兩年我的考試經驗中,我選擇的學門報考人數分別各只有4名、5名考生,所以只要想成「只要贏過另外3~4名對手,就可以得到國家補助的20萬美金了!」這麼想,反而沒有那麼難。而且,萬一這個學門只有一個人報考…嗯嗯,那就太恭喜您了!

 

公費留學考試的缺點?

但公費留學考試有什麼缺點呢?

最讓人在意的大概有兩點:

1. 錢不夠多:

雖然已經是國內眾多獎助管道中金額最多的一項了,但是3萬美金的學費是實報實銷,而一年的學費大約就是3萬美金,這筆錢只能讓你讀書但不能讓你生活。另外一年2萬的生活費在國外卻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據說許多直接向學校申請的獎學金還比這個金額多,所以對於某些學校或科系而言,這5萬實在沒什麼吸引力。

2. 必須返國服務:

公費留學既然是國家的公費,那當然就有返國服務的義務。而返國服務的規定很簡單,就只要「返國」就行,並沒有要求非在哪個公司或哪個單位服務不可。這一點對於我影響不大,但這對於許多出國讀書是為了在國外落地生根、甚至移民的人而言,卻是致命的缺點,所以很多學生對考公費就沒什麼興趣。

只不過,對我而言,我一定要先有經費才能安排出國、無法先申請學校再來煩惱經費,而且在結束學業後,我也勢必會回來,所以這兩點對我而言並不是缺點。

而公費留學考試只考2.5科,其中2科是專業科目,取決於報考學門、0.5科則是共同科目:作文,每位考生都要考作文,但比重打了折,只佔了半科的比重(比重只佔半科也是分數啊! 作文也不能亂放棄)。換句話說,準備這個考試,只要考2.5科,考過了後就送你最高20萬美金=600萬台幣的出國經費,錄取率還將近一半,那當然要衝啊!

公費留學考試真的可以讓遙不可及的夢想,從不可能變可能,建議有出國夢想的朋友一定要來試試,至於如何準備,我另外再寫一篇文章說明哦!

 

延伸閱讀

➡  《2022年度成果》:通過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

【公費留學考試2】如何準備公費留學考試?|筆試必勝篇

【公費留學考試3】面試的研究計畫怎麼寫?|面試資料篇

【公費留學考試4】面試現場會問什麼問題?|面試現場篇

出國留學文章全集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