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廣播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雙入圍

過了三個月,終於有空把這個金鐘獎入圍的經歷記錄一下了。是的,去年我雙入圍了第57屆廣播金鐘獎的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及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兩個獎項,應該為這件事留下一個記錄。

評審的入圍評語這麼說:

《當華陀遇上青天》,節目名稱既古典又趣味,很吸引人想一聽究竟。節目以活潑生動的呈現方式,引領聽眾了解醫療與法律,內容兼具專業與創意,知識性與實用性。主持群中兼具醫學、法學背景的醫師,用大眾聽得懂的語言傳遞專業資訊,搭配主持人、記者等團隊組合,以生動活潑又溫暖專業的主持風格,成為最佳的空中醫病溝通橋樑。

— 第57屆廣播金鐘獎入圍評審評語

從故事緣起開始談好了,2021年我出了一本書《老師沒教的40堂醫療必修課》,這是一本表面講醫療糾紛,實際上卻是講醫病權益及病人安全的科普書。後來警廣的主持人潔楓看到了這本書,有了把這本書的內容轉化成廣播節目的念頭。於是我們經過了幾個月的討論、籌備及南北奔波錄音,完成了15集的《當華陀遇上青天》教育節目。

這節目特別的是每一集都會講一個醫療糾紛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醫療方有錯、可能醫療方沒錯,我們除了會探討每個故事背後的原因及醫病雙方權益以外,還會找一位醫師講解相關疾病,讓聽眾可以在這節目裡得到醫療知識、法律知識、及就醫權益等等。

後來運氣很好,這個節目受到評審團的肯定,我們就入圍了2022年的廣播金鐘獎。

入圍節目手冊中的入圍感言,我們這麼寫:

醫療糾紛是醫病雙方共同的痛,然而醫療與病人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而非彼此。每個醫療糾紛的源頭都是病人安全的事件,如果將這些源頭釐清了、修正了,其實是醫病共創雙贏的。感謝評審團肯定,讓醫療可以更安心、更放心。

轉眼間,來到了頒獎典禮這天。這是我第一次以入圍者的身份坐在搖滾區參加典禮。

每個入圍者都有專屬入場券、座位及提袋。

原來入圍會有一張官方的入圍證書,超精緻。

《當華陀遇上青天》節目的警廣團隊

頒獎人蔣偉文、蔡燦得

典禮到了後半場,終於要公佈最佳教育文化節目及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

最後,得獎的是Danny的市場肚及溫士凱奪下雙獎。

(Danny的市場肚是一個客家文化的節目,恭喜Danny的市場肚及士凱兄, 士凱兄的感言真感人)

因為沒得獎,所以原本準備的感言沒機會在台上講,那只好寫在這裡留個記錄,非常感謝這一年來幫忙我們的所有人。

社會能夠更好,靠的住往都是沒沒無名的小人物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們團隊其實都是小人物,但是我們很努力地想要讓醫療環境可以更好

《當華陀遇上青天》是一個講醫療糾紛的節目,醫療糾紛是醫病雙方共同的痛,然而醫療與病人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而非彼此。每個醫療糾紛的源頭都是病人安全的事件,如果將這些源頭釐清、修正了,其實是醫病共創雙贏的。

感謝評審團肯定,讓醫病之間可以談心、可以安心、可以更放心。

感謝我的父親及我的母親,給了我們勇往直前的決心,
感謝警廣團隊:潔楓、小郁、碧薇、Jane
感謝協助錄音的15位醫師及專科護理師:

心臟內科 陳冠任醫師
骨科 王仁威醫師
腦神經外科 許晃譯醫師
骨科 鄞宗誠醫師
家庭醫學科 朱為民醫師
心血管外科 吳欣岱醫師
胸腔內科 蘇柔如專科護理師
新陳代謝科蔡明劼醫師
婦產科 魏君卉醫師
眼科 賴愈尹醫師
乳房外科 鄭伃書醫師
口腔外科 陳畊仲醫師
腎臟內科 潘恆之醫師
整形外科 謝東穎醫師
疼痛科 邱柏鈞醫師

感謝憲福育創的看顧,感謝原水文化的看待,感謝警廣的看見,讓我們團隊可以成為讓社會更好的小人物。

感謝警廣致贈的入圍紀念獎牌,超美的!

入圍廣播金鐘獎,應該算是我這輩子完全沒想過的經歷,感謝一路上每一步遇到的貴人,以及幫助我一起完成節目的好朋友們。

《當華陀遇上青天》我們第二季繼續在空中跟大家見面!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