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論1】學習理論有哪些?先來複習5種基本的學習理論吧!

 

即將跨入學術領域做醫學教育的研究,而學術領域與一般大眾教育不同的是:學術領域很重視理論,有理論基礎才有後續的研究設計及結論,但一般大眾教育重點卻是在通俗易懂,才能有效推廣並改變行為。而既然學術領域很重視理論,我們今天就先來複習一下基礎的學習理論吧!

 

理論一:行為學派 (Behaviorism)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利用了美國心理學家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的研究成果,Skinner認為學習是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或懲罰來實現的。Skinner認為所有的學習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根據Skinner的理論,獎勵增加了行為重複的可能性,而懲罰則減少了重複的可能性,而獎勵和懲罰可以是積極的或消極的。

舉例1:當老師看到學生專注於一個任務時,老師就給學生一顆糖果。 (這是積極的獎勵)
舉例2:教室由老師提醒一個學生保持安靜。 (這是積極的懲罰)
舉例3:老師宣布如果班上今天的作業完成率達到100%,明天就沒有回家作業。 (這是消極的獎勵)
舉例4:每當學生表現不佳,她就給學生一個紅燈。如果集滿三個紅燈,學生就不能下課。(這是消極的懲罰)

 

理論二:認知學派 (Cognitivism)

認知學習理論原則上是基於Jean Piaget的研究成果,並由Bruner繼續發展,Piaget認為學習者不只是被動的對環境中的刺激做出反應。認知理論不只關注可觀察的行為,而且還試圖解釋學習過程中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一台電腦一樣,大腦接收信息,處理信息,然後利用該信息產生學習結果。Piaget的四個發展階段表明了學習者理解抽象和複雜概念的能力。

舉例1:老師為了幫助學生記住九九乘法表,與同學們共同創建了各種記憶方式。
舉例2:老師使用圖畫幫助學生寫出結構分明的文章。
舉例3:在每節課的開始,老師問問題複習前一堂課的內容。這將有助於學生把新的學習概念和之前的想法相連,增加新的學習被記住的可能性。

 

理論三:建構學派 (Constructivism)

Lev Vygotsky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建構主義將學習者視為知識的構造者,新的學習是由學習者帶入學習過程中的模式塑造的。Lev Vygotsky認為學習是一個協作過程,社會互動對認知發展至關重要。根據Lev Vygotsky的觀點,學生在與那些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合作時學習效果最好,這讓他們能夠完成他們還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建構主義教室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充當輔導者的角色。

舉例1:老師將表現較好的學生與表現較不足的學生配對,並在整個課程中讓他們分享學習心得。
舉例2:老師使用合作學習來確保不同性質的學生成長。
舉例3:老師使用問題導向學習讓學生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並讓學生有權做出決定。鼓勵學生與不同優勢的同伴合作。

 

理論四:人本學派 (Humanism)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習視為實現個人潛力的一種方式,而不只是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而已。Maslow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是這一理論的重要概念,因為它聚焦於整個人,特別是學習者的認知和情感需求。Maslow認為自我實現是每個個體的最終目標。學習者被信任去確定自己的目標,設定標準,並評估自己的工作。因此,學生是人本主義教室的中心。教師是輔導者和教練,認識到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並支持他們的學術和社會發展。

舉例1:老師每天晨會時,都關心學生的情感健康狀況,並主動提供他們具體的應對技巧和策略。
舉例2:老師為他的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評估選項,瞭解學生對單元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
舉例3:父母請小孩設定自己的年度目標。

 

理論五:聯結學派 (Connectivism)

聯結主義聚焦於人們形成聯繫時學習和成長的想法。可以是彼此之間的聯繫,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角色和責任的聯繫。興趣、目標和人都可以是影響學習的聯繫。教師可以利用聯結主義在課堂上幫助學生與激發他們的事物建立聯繫,建立學生與同儕團體的聯繫和關係後,幫助學生對學習感到有動力。

 

延伸閱讀

(2024.02.29) ➡ 【學習理論2】遊戲化教學的基礎竟然來自駭人的兒童實驗?談波波娃娃與社會學習理論

(2024.03.04) ➡ 【學習理論3】大人的世界很複雜?來聊聊成人學習理論

 

參考資料

教育科技 理論與實務(下) (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
科技與學習 理論與實務 (沈中偉、黃國禎)
YouTube: The 5 learning Theo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xAegfVd00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