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醫糾判決分析,最常被告的科別竟然是…!
近三年來的醫糾判決中,最常出醫療糾紛的是哪一科?平均判賠金額是多少?賠最多錢的又是哪一科呢?
上個月大仁哥看到一篇很厲害的文章,看到這篇時其實就已經迫不急待想要分享給大家,但是因為要重新整理又花了一點時間,所以一直遲到今天才貼出來。這篇<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發展趨勢>刊登在《月旦醫事法報告》2019年10月份第36期,作者是廖建瑜法官。
先來介紹作者好了。廖建瑜法官是長期研究醫事法律的法官,我知道廖法官時,學長還是地方法院的法官,但過了這麼多年,廖法官不僅已經拿到法律博士學位,還升為連江地方法院院長。廖院長多年來常常寫醫療法律相關的文章及報紙投書,且文章秉持著法官中立的立場,不仇醫卻也不偏坦醫界,而總是從讓醫病關係更好的角度來中肯地提出客觀分析與建議。
這次,廖院長幫我們整理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這三年來的所有醫糾判決,並進一步整理分析。
但要先說明的是,文章統計的是「上法庭」的醫療糾紛,但這不代表「出醫糾」的案例。「出醫糾」的刑事案件,會先經過檢察官偵查(不公開、無法查詢資料),若檢察官起訴了,才會進去法庭審理,這時才有資料庫可以查。所以這篇文章的刑事部分,是只有統計被起訴、進入法庭審理的案件,而不是所有出醫糾的案件哦!
不多說,現在就趕快來看看,這三年來的醫糾判決分析,統計結果是如何?到底哪些科別最容易出醫糾呢?
1. 刑事糾紛科別:整形外科與外科領先其他科別
根據統計,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進入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科別排行榜,第一名是:整形外科,且總數還領先其餘外科的總和。但由於文章裡沒有明確提及判決案號,因此無法去確認到底其中「整形外科」佔多少、「醫美美容」佔多少?「非整形外科卻做醫學美容」的又佔多少?這是「整形外科」比較吃虧的地方。
另外,護理相關也佔了5件,如果護理相關算成一科,甚至可以登上前三名,因此護理相關科別若不注意病安,也是很容易被告上法院的。(註:此「護理/其他」包含了職能治療、月子中心、看護等等)
至於同是五大皆空科別的:內科、婦產、兒科、急診,出刑事糾紛的案例數則是遠遠不及外科,甚至近三年來沒有婦產科或兒科被刑事起訴上法院。
2. 刑事糾紛發生地點,診所最容易被告上法院
被告上法院的案件統計,診所佔了39%,而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則各佔19%。因此最容易出刑事糾紛上法院的醫療場所是診所,而不是醫學中心。
3. 刑事糾紛判決有罪的地點也是診所最多
在刑事判決有罪的案件,診所則是佔了60%,醫學中心則是最少,只佔8%。所以在醫學中心其實是刑事上比較安全的。個人以為或許這跟醫學中心因為評鑑要求,而有更多的病安規範措施也有關。
4. 地方法院刑事判決結果,醫師無罪比例為39%
大家最關心的來了!到底刑事判決結果如何?地方法院的刑事判決中,最後醫師被判無罪的比例為39.5%。業務過失有罪的比例則是約29%。圖表中不受理則是可以姑且當作是雙方和解撤回告訴。若將不受理與自訴駁回都納入廣義的醫師無罪的話,無罪比例甚至達68%。
5. 民事糾紛科別,由骨科搶下第一名
民事案件數非常多。2016-2019年的民事糾紛案件中,骨科登上第一名,共84件,佔了10%。第二、三名的神經外科及牙科則各是佔6%及5%。
另外,護理機構則也是佔了 7%。
6. 民事糾紛發生的地點,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並列第一
民事糾紛的地點,則是以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並列第一,各佔31%。診所則是佔24%。
7. 民事糾紛判賠地點,則是以診所最多
在民事判賠的案例中,診所則是佔了55%。也就是說,診所也是最容易會告上法院而判賠的執業場所。
8. 地方法院民事判決,病家勝訴率 11%
地方法院的民事判決結果,病家的勝訴率為11%。有些人會把此數據解讀為病家很弱勢,告上法院竟然只有11%會成功。但事實上我個人還是會傾向解讀為這是醫療糾紛濫訟的結果。如果一般民事案件雙方勝訴比例是5-5波的話,那醫療糾紛案件是懸殊的9:1,代表了醫療糾紛承受了 8倍的濫訟,這數字非常可觀。
9. 病家求償金額,最高為7820萬
接下來看的是病家上了民事法院後的求償金額。
求償金額最高的是7820萬,求償的平均金額是836萬,中位數金額則是389萬。
10. 地方法院民事判賠金額,最高是476萬
剛才看求償金額,現在來看判賠金額。
雖然求償金額嚇死人,但最後的判賠金額卻沒那麼多。近三年來,地方法院判賠金額最多為476萬,平均只有157萬,甚至內行人看中位數,判賠中位數則是80萬。(對照求償最高近8000萬,但判賠中位數是80萬…嗯…..)
求償是有成本的,不是喊的多就贏得多。因此個人認為,好的律師應該要估得精準,這些判決中有好幾個都是求償金額與判賠金額只差了幾萬元,律師真的厲害!(不過有時候律師也是很無奈地照當事人的堅持,提出遠超行情的求償金額啊…..唉….)
11. 累積判賠金額:又是醫美拿下第一名
(2019/12/19 12:30更新)
第一版本的資料有誤,造成大家對放射科的誤解,在此對放射科致上最深的歉意。此更新後數據為筆者直接查詢判決並記錄而成,非原文內數據,合先敍明。
經過再次統計結果,累積金額第一名由醫美拿下!原因是醫美個案數較多,佔了11例,且其中好幾個判決都是同樣的兩位醫師。因此雖然累積金額最多,但個人行為也有影響。另,案例中有一例是藥物減肥,這裡將「減肥」也納入醫美。
值得注意的是,護理竟然是累積金額第二名!且護理只有兩案,各賠300多萬,光這兩案就衝到第二名。因此護理照顧一定要更注意病人安全才行。
放射科、胸腔科各一案,此兩案都是X光未看出腫瘤。若以「未看出腫瘤」為原因將此兩案合併,則共賠了645萬,將衝上第三名。
骨科雖然是民事糾紛數最多的,但判賠金額卻是相對少的,因此走骨科還是很安全哦!
最後再做個說明:「累積金額」受到案例數影響,那如果用「平均判賠金額」呢,會不會比較準?理論上如果案例數多是會比較準,但因為大部分科別個案數皆不多,有的只有一例、達300多萬;有的卻是二例、金額一高一低,所以平均金額會失真,因此這裡就不再列出平均金額之圖表。且這是近三年的地方法院判決統計,但通常案件要確定判決往往要走8-10年不等,因此短期三年的統計其實不需要太嚴肅去面對,有的科別是剛好這三年連環爆造成整體數據不好看(例如此次醫美的其中兩位醫師)、有的是這三年剛好該科都平安下莊,因此中奬的不要太難過、沒得獎的也不用太開心,「病人安全」才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哦!
12. 民事糾紛判賠原因:未盡告知義務最常見
民事糾紛院方判賠原因,主要是未盡告知義務,佔了23%。緊接在後的則是術後照護(16%)及手術疏失(16%)。這個結果雖然可以解讀為「民事訴訟用未盡告知義務最好告」,但其實也可以提醒醫師及醫療院所們,還是必須提醒自己在告知說明這一塊要多下功夫才行!
以上,就是這一篇文章的整理。文章裡其實還有更多更完整的內容,例如判決上訴到高等法院、最高法院後的結果,以及對應的訴訟策略等等。如果大家對文章有興趣,記得去把原文找出來看,文章在《月旦醫事法報告》2019年10月份的第36期哦!感謝廖院長幫我們整理出這麼精彩的文章!
延伸閱讀
➡ 2019年發生什麼大事?請看2019年度重要醫糾判決TOP5排行榜
➡ 更多你不知道的醫療法律,請至那些老師沒教過你的醫療常規
➡ 加入楊坤仁醫師Line@,最新文章不漏接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