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護理專科必修的醫護法規課程,你覺得教室裡會是怎樣的情景?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師,正經八百地唸著法條? 手上拿著六法全書,嘴巴講著八股大道理? 如果我說醫護法規應該是一門很無聊的課,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吧!但如果你剛好就是教醫護法規的老師,你又會怎麼做?
頂尖對決是一門集合律師與醫師而成的法庭實戰模擬課程,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單向講課,而是用模擬法庭的方式:讓律師們輪流扮演法庭上原告及被告訴訟代理人、告訴人代理人、被告辯護人等角色,並搭配醫師擔任醫療顧問,而形成的實戰模擬課程。如果還不知道的朋友,歡迎先看一下前情提要哦!
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今年最令人暢快的課程。 這次是應了律師好友的私下邀約,幫律師朋友們辦一場醫療訴訟的課。這堂課不同於以往的課程,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單向講課,而是用模擬法庭的方式:讓律師們輪流扮演法庭上原告、被告訴訟代理人、告訴人代理人、被告辯護人等角色,並搭配醫師擔任醫療顧問,而形成的實戰模擬課程。
年度唯一重磅登場。頂尖對決 這是我構思很久的課程。 在醫療及法律界久了,深深覺得不管醫界或法界都太「精實」了,雙方的教育課程都非常地硬,如果很硬但能有所收穫也就算了,但內容往往太學術,不僅聽得很辛苦,與臨床實務可能也有點差距。 如果,可以不要那麼生硬,而讓我們直接從判決實務學到關鍵的訴訟技巧,那該有多好?
很榮幸這一次接到大同醫院的邀請,講的是「急重症醫學倫理與法律思考」。 醫學倫理通常是很資深的醫師才有資格講的題目,這次竟然要我來講醫學倫理?難道我已經到了可以講醫學倫理的年紀了嗎(泣) 不過,其實我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不喜歡上醫學倫理的課程,倒不是因為不喜歡倫理,而是因為這種課程往往就像是教小學生一樣:要孝順父母、要尊師重道、過馬路要走班馬線、要扶老婆婆過馬路....之類的,總之就是「聖人課程」,...
四個月前的開始 早在四個月前,我就接到亞潔的邀課信函。 亞潔是中國醫藥大學推廣教育中心的專案負責人,希望邀請我到中國醫藥大學講課。 「請問課程是?」 「醫療爭論與案例專題學分班,屬於碩士學程。」(碩士學程?我只是一個碩士畢業生,卻要幫碩士生講課?) 「那對象呢?」 「這課程是律師學院與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的,參與學員全部都是律師」(我的媽,我律師考試讀不到3個月就放棄了,卻要幫律師上課?) 「那...
這次接受中國醫藥大學學生會的邀請,來跟大學生談談急診、法律、以及醫療暴力。原本學生會是規畫醫療暴力的主題,但是我覺得醫療暴力離學生還太遙遠,於是在討論過後,決定把題目調整為「我急診我驕傲--急診醫師的救急人生」,讓學生們認識急診、瞭解急診醫師都在做什麼事。
急診是很容易產生醫病溝通不良的地方,溝通不良不僅容易發生醫療暴力,甚至還有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但傳統上,為了要增進醫病溝通能力而舉辦許多「醫病溝通」課程,但雖然請來了許多醫德大師,卻效果往往卻是有限。 『傳統的「醫病溝通」應該擴展為「醫病關係管理」。』賢龍醫師這麼說。「您想要的,是什麼樣的醫病關係呢?」 於是,賢龍醫師從各個面向規畫課程內容,言語溝通、非言語溝通、情緒覺察、法律議題、衝突管理,從急...
傳統上醫療法律的課程很無趣,老師通常不是唸法條、就是談高大上的倫理道德、要不然就是最新的法律研究進展,這些內容雖然很好,但對於臨床醫療人員來說,效果通常卻不好。也因為這樣,大家雖然害怕醫療糾紛,但更害怕去上醫療法律的課。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讓學習效果變得更好?
醫療糾紛攻守道 用7.5小時一次學會如何降低醫糾、減少損失,從此安心行醫20年 三大好處 有效書寫病歷與同意書,降低法律風險 挑選、善用醫責險,處理糾紛降低損失 實務操作,避開醫糾前、中、後的盲點